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郑州市新发现郑港六路东头西汉古墓的挖掘工作有了新进展,此地或有7座古墓,2座灰坑。 下午3时,东方今报记者再次探访郑港六路东头的古墓现场,发现文物局工作人员已经用洛阳铲在指定位置进行钻探。一堆堆突起的小土堆便是用洛阳铲挖掘留下的。拿起一看,便可见上面隐约有些白色骨质残留物,说明古墓离地面距离并不深。 “在这里住了快一辈子还不知道地下睡着老祖宗!”附近居民李大爷...
青铜器“蛇蛙铜俎”。 蛇蛙铜俎、三女背水铜杖首……一件件精美青铜器文物,令人大开眼界。昨日,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凉山州博物馆共同举办的《蜀南之谜——雅砻江流域考古大发现》文物展,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幕。 展出文物400多件,主要在川西南的雅砻江流域盐源盆地一带出土,包括剑、钺、戟、镞等兵器,精美华丽的祭祀用品、装饰品等。...
【核心提示】鉴于以往的发现,本年度考古队在曼布鲁伊又选取了3个发掘点,分布在曼布鲁伊村的伊斯兰墓园和该村最古老的清真寺之间,有望进一步摸清曼布鲁伊聚落的布局,获得更早期的遗存。同时,考古队还在马林迪市的老城区选取了2个发掘点,希望通过发掘了解15世纪以前马林迪老城的规模与建制,证实马林迪城的历史。 记者获悉,7月中旬,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肯尼亚国立博物馆联合实施的中肯联合考古项目陆地考古部分...
三沙市所辖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拥有大量的文物遗址,是我国水下考古的“富矿区”,三沙市的设立,将给水下考古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推动南海水下考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海南省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每天都迎来大批的参观者,展出的古瓷器等出土文物展现了南宋时期我国在南海海域进行海外贸易的辉煌历史。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昨日,省考古研究所、鄂州市考古队等对鄂州西山街办一处工地的东晋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了大量的金银饰品,同时在鄂州首次发掘出金制武昌鱼饰品。 23日上午,在鄂州市西山街办一处施工工地现场,3座青砖古墓凸出在外,10多名考古队工作人员正对其中一座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该古墓长7.5米,墓穴下面还有一条排水沟,古墓方砖上刻有精美的菱格花纹。考古队员介绍,从墓葬的规格来看,墓主...
周日特别策划 号称国之大宝的盐,是什么时候开始被祖先使用的? 史书记载的五谷、四畜,指的到底是什么? 古代中国人吃的是哪些美食? 在7月12日召开的2012文明探源公众考古论坛上,来自考古一线的专家学者向公众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展10年来的阶段性成果。其中,盐业考古、农业考古、动物考古、食性分析等跨学科的考古发现,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早期中国人的餐桌,品味舌尖上的历史。 微盐大义...
7月2日,东方今报以“南阳夏饷铺墓葬群发掘将揭古鄂国悬案”为题对夏饷铺考古进行了报道。7月11日,记者获悉,“夏饷铺考古”取得重大突破,考古人员将5号墓、6号墓出土的文物清理后,通过文物上的铭文,确认6号墓的主人是一位鄂侯,与5号墓中的配偶并列而葬。 早在今年4月,因施工遭到破坏后,“夏饷铺”墓葬群被发现,其中1号墓相继出...
日前从河北省沽源县文保所了解到,作为全国唯一一处元代贵族墓上享堂的梳妆楼元墓保护规划已经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这座元代墓葬的稀有实例将得到整体性修复保护。 梳妆楼位于滦河上游的闪电河流域,原被认为是辽代萧太后的梳妆楼,直到上世纪末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在楼内中央发现一座古墓,从墓中出土了具有元代蒙古族服饰特色的丝织品,从出土石碑上的文字推断,墓主应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阔里吉思。考古人员认为,梳妆楼实际...
“健身球” “在第一阶段的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中,石狮的渔民提供多条线索,初步确定石狮附近海域有5处沉船疑点。” 昨日,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调查任务,并在石狮召开汇报会。记者获悉,第一阶段工作于6月6日启动,主要是对石狮、晋江的沉船疑点进行调查走访,调查最北的区域到达石狮的蚶江,最南的区域在晋江的东石。除了石狮以外,晋江...
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进展顺利,昨日,考古队员们来到石狮市蚶江镇进行调查。在蚶江镇和永宁镇都有好消息传来。发现的出水瓷器年代久远,大部分产自唐、宋、明、清的民窑。 在蚶江镇,一名走船几十年的船老大一边吸着烟,一边回忆着在海上打捞瓷器的往事。在他记忆的深处,在石湖码头海域的海底有一条深沟,沟从石湖直通泉州后渚港,沟深约20多米,很多渔民曾经在此处捞起明代的“国姓瓶”或者瓷...
在金川县二嘎里乡,考古专家新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刘家寨遗址,距今约5000年历史。在发掘了3500平方米之后,考古队员发现了200多个灰坑、11座房址、19座窑址等遗迹,并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片、石制品、骨制品、兽骨等器物。 昨日,在成都召开的“金川刘家寨遗址考古成果汇报会”上,有专家认为“这或许是一个以制陶业为主的聚落...
修复后的整身红山文化陶人(7月3日摄)。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技师王瑞昌(左)与敖汉旗博物馆馆员王泽在修复陶人(7月3日摄)。 近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在敖汉旗兴隆沟红山文化遗址进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期测绘、调查时,抢救性发掘出土一尊整身、盘坐、戴冠、口呼状磨光红陶人像,人像通高55厘米。据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
工作人员用三维扫描仪全面扫描,给大墓建立3D 影像立体档案本报记者赵航摄 7月2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动用三维扫描仪对目前展开考古挖掘的西周墓进行全面扫描,给大墓建立一份3D影像立体档案。同时,考古人员已着手将墓坑棺椁部分散落的玉器和铜饰进行编号、整理装箱,运回库房进行研究。 三维扫描仪给古墓建立档案 在对墓室的漆皮等残留遗迹采集结束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动用先进的三维扫...
“中过毒,迷过路。”“怀宁县海子墓前吟过诗,和县项羽墓边睡过觉。”28岁的俞长兵用打油诗调侃自己的考古经历,这其中,透出几多辛酸,也透出几分倔强。合肥的俞长兵本身就是个传奇。他曾经搞过慈善,编过剧本,写过散文。近两年来,他靠自己打工挣钱走遍全省进行考古。 6月26日下午,记者专门来到合肥北二环见到了俞长兵后,他在记者的笔记本上画了一幅地形图。他告诉...
“新王宫”遗址出土的一件宣德年间瓷片 昨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透露,考古队在遵义市海龙屯“新王宫”遗址废墟中,发现了大量明代宣德年间的生活瓷器残片。这些发现或能将这座“王宫”的初建历史向前推进百余年。 当天下午,在向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专家介绍考古发现时,作为海龙屯考古领队的李飞,首次公开披露了这个信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